习惯复利

更新:09.17.2025
Review
Cover: 原子習慣

善用「複利」效應,讓小小的原子習慣利滾利,滾出生命的大不同! 天天細微改變,會累積成巨大差異,這就是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! 本書作者詹姆斯‧克利爾在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意外被球棒擊中臉,嚴重受傷,甚至被實施人工昏迷。經過好幾個月的治療,雖然痊癒出院,可以重新踏上球場,後來也進入大學棒球隊,卻只能坐在板凳席,幾乎沒有上場機會。 然而,在頭部嚴重受傷之後的第六年,他被選為他所就讀大學的最佳男性運動員,並且入選ESPN的全美明星陣容——整個美國僅有33人獲得這項殊榮。 從運動生涯幾乎結束,到入選全美明星陣容,甚至在畢業時獲得學業方面的總統獎章,他是怎麼做到的?一切只因他認識且善用了「原子習慣」的力量! ◎有效建立永久良好習慣的系統化「行為改變四法則」 雖然知道習慣很重要,但你經常為了自己的壞習慣苦惱,想要戒除卻力不從心?或者,你想養成好習慣,卻老是半途而廢?其實,問題不在你身上,而是你遵循的行為改變系統出了問題!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,发现自己是个“三分钟热度”的人,想要做什么事,养成什么习惯,最热情的时候就是想到的瞬间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哪怕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却还是一次次的陷入了从入门到放弃的轮回。这是我翻开《原子习惯》这本书的开始。
作者是一位声称“习惯可以被刻意创建”的实践者,详细讲述了他对于养成习惯的理解和方法论。我看到豆瓣上有很多人觉得很罗嗦,很鸡汤,但我觉得只有观点没有可行的方法论才是鸡汤,不能看到喊口号就扣上鸡汤的帽子。因为人的惰性与旧习是如此顽固,读一本书就像是听一个做到这件事的人讲述他的经历,我所寻找的是切入我思维盲区的某个独特视角,可能是书中的某个不起眼的案例,也可能是某句反复强调的话。这个视角,就是我的朗基努斯之枪,一旦找到就能让我豁然开朗。
简单来说,能真正促使我行动起来的书,就是一本好书。而《原子习惯》,恰好就是这样一本书。

觉察

倘若无法意识到无意识,它就会指挥你的生活,然后你会称之为无意识。 首先要有意识的观察自己有哪些习惯,其中哪些是好习惯,哪些是坏习惯。

习惯强化的原理

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的行为会难以改变,因为行为自身天然形成一种正反馈,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会不断强化。
分为提示-渴望-回应-奖赏四个阶段,以个人的强迫症举个例子: 遇到数字-渴望确认不出错-重复阅读-不焦虑
同样在有意识养成习惯的时候也从这四个方面去考虑。

原则:
让提示显而易见
让习惯有吸引力
让行动轻而易举
让后果令人不满

开始习惯的方法

联想一个提示和具体行为,形成习惯链条,作者把这个叫做习惯堆叠;
比如吃完饭后,立刻去刷碗;刷碗以后擦灶台;把明天的杯子拿出来。

目标达成

目前达成需要的是围绕一件事相关的系统,往往由多个习惯堆叠而成;
就像是觉醒年代里面爱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,而是国民的新文化启蒙后紧跟着五四的一系列推动。

非系统性技巧

习惯堆叠注意一个需要养成的结合一个想要的,更容易坚持。
激励和环境有很大关系,改善环境到适合养成习惯的样子。
去比较大的房间、顶楼露台,或是格局宽敞的建筑,暂时逃离日常工作之处,会更有创意。
习惯的养成取决于频率,而非时间。重在长期坚持。

摘录

最后以我从neodb中短评里看到的一段话结尾:
人們很容易高估某個決定性時刻的重要性,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進行微小改進的價值。 如果你一年內每天都能進步 1%,到你完成時,你將會進步 37 倍。相反,如果一年中你每天以 1% 的速度退步,你現有的任何東西會降到幾乎為零。 習慣是自我提高的複利。就像金錢借助於複利倍增一樣,你的習慣的效果也會隨著你不斷地重複而倍增。